今年上半年各学院、部门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高教四十条”等任务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努力推进学校年初确定的十一个方面36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加强组织保障,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1.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防疫要求,及时调整学校防疫防控工作方案。先后发布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预案》《开学工作预案》《开学工作方案》及《在线教学方案》等工作方案,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先后三次带队来我校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在线教学及学生返校工作,虹口及崇明两区防控领导小组对学校防控工作多次进行了调研和指导,有效建立了属地联防联控机制
2. 建立教职员工情况日报和学生情况日报两套网络体系,认真完成市教委在线“健康日报”、“零报告”及“发热情况日报”的要求;成立重点疫区(湖北省)驻地工作组及驻地工作组临时党支部负责日常排查和联系工作。由国交处牵头成立海外重点区域工作组,与各国别海外合作大学国交处间实时联动,负责海外学生的日常排查和联系工作,累计完成18份专题工作报告,实现了疫情防控排查的全覆盖、无死角。
3. 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校门全面管控,非本校人员严禁入校。正式返校工作前,严格落实校领导和干部到校值班制度,确保防控期间各项应急预案可以及时运行,确保日常办公及在线教学顺利运行。学校多方采购防护、消毒必要物资,发放至各重要岗位及留校学生,每天定时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确保校园卫生安全。
二、落实四史教育,加强党的建设
1. 每月召开党委会,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四史”教育学习活动,依托上海民办高校干部和党员研修基地,开展“四史”教育讲座7场,线上学员近三万人次;强化党委领导的主体责任,深刻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班子成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2. 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推进新闻宣传工作,加强学校官网及各学院部(处)媒体平台的规范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舆情检测。完成教委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工作调研,期间完成工作台账17册,专题汇报工作报告2篇,工作得到调研组高度肯定。
3.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入党积极分子采用竞争性答辩的筛选模式;预备党员转正的培养、审核力度加强,采取答辩形式的学习模式,并将此列为转正的重要评判依据;对2019年下边年预备党员党校不合格党员进行了课程重修。上半年组织党校等各类培训2030人次,发展党员1人,吸收预备党员转正33人。
三、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1.完善战略顶层设计,加强学校内部资源整合能力建设。明确学校战略规划方向,配合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工作要点,拟制定《上外贤达战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集中整合学校信息数据,完善学校信息中枢建设;搜集、学习和整理国内其他高校成熟的管理服务模式,推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2. 大力加强学校品牌战略工作,组建新媒体运营中心,实现品牌传播途径多元化。推进新媒体平台矩阵建设和新媒体品牌传播力度,创建“双微一抖”官方账号,新启用的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发布文章近40篇,粉丝量近4000人。
3. 推进校友会(含教育基金会)工作,促进校友及社会力量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搭建4个校友会社交平台交流群;完成校友会组织架构设计,建立健全校友会工作章程;制定《上外贤达教育发展基金会组建方案》;完成2020届毕业1800名校友信息资源采集。
四、把握战略定位,明确学校发展规划
1.总结“十三五”学校发展经验,收集五年发展数据。全面调研学校发展指标,完成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社科统计年报、普通高校创新信息采集报表及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系统的填报工作。
2.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的启动,科研处、评建办全面收集整理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与中长期发展规划,收集同类型院校关于“十三五”发展规划年度总结报告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编制工作计划。将收集到的资料整合为“规划文件”“高校规划文件”“规划编制工作过程”几个板块,利于下阶段思考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五、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全力保障在线教学。本学期学校计划开课480门,在线教学开课门数438,
在线教学开课门次数3020,在线教学教师人数351,在线教学教师人次数19910,在线学习学生人数7411,在线学习学生人次数395817。其中,外语学院结合外语教学特点,安排骨干教师制作在线教学示范课,组织教师观摩,分享课程建设经验,提升了教师建课质量和水平。他们还通过电子邮件,与远在美国无微信的几位外教详细沟通线上教学的各种要求、细节,帮助外教熟悉软件,替几位外教在超星平台上传各种教学资料,探讨外教身处国外因时差等原因口语课无法进行的预案等,最终外教也顺利融入学院的线上教学工作。国际交流学院落实常规教学秩序检查的人员分工与时间安排,解答一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完成除“超星”以外的其他各类教学软件的高峰期压力测试,完成国际本科“超星学习通”授课平台在线测试与Zoom平台使用测试及全班同时登录测试,提前制定有可能出现的硬件更换后备预案。与5位外教保持联系,确认他们线上教学的准备情况,协助相关外教与我院学生建立微信群,便于外教和学生协调沟通在线课程事宜。商学院协同高顿公司合作率先试行15门课程网上教学。授课教师通过微信、QQ平台多种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按时上传教学资料、激活课程、完成学生信息导入、核对信息、调试系统等开课前准备工作,同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充分做好在线学习的前期工作。艺术与传媒学院全体院领导班子与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委员会成员加入到教学工作保障的团队中,进入教师授课群,并监督、检查线上教学运行,反馈与解决相关问题。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也根据他们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开展一对一在线视频形式授课、腾讯会议直播形式授课、超星平台录播形式授课和慕课形式授课等。基础教学部则针对授课任务重、涉及学生多的情况,4个教学研究室采取“团队建课、过程分工”“集体备课”方式,开展建课授课。
2.完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学校下发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点一览表》,成为我校建校以来第一份最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文件。在线教学期间,组织检查人员对472门次课程进行了督查,其中447门次按学校要求按时完成建课任务,占检查数94.7%。组织开展了以教师问卷调查、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对照“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试行)”分类推荐优秀案例三种形式的期中教学检查。完成在线考试的组织工作。上半年,完成了1000余门次的在线考试,参考人次近3.5万。
3.2020届1794名应届毕业生,其中1587名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毕业率88.71%,202名符合
结业条件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9名符合肄业条件的学生颁发肄业证书,35名学生结业换发毕业证书。1539名应届毕业学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学士学位,授予率86.03%。
六、规范政府专项管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1. 完成2019年度民办高校政府专项资金13个项目结项工作,经费共1220万元,执行率达90.97%。;组织专家对2020年度政府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评审,拟立项7个;完成2012-2019年度政府专项结余资金清理、统筹工作。
2. 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2020年度我校首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标志着我校科研水平的新发展;上半年共组织申报项目14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1项、第十三届上海新闻论文奖评选1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优秀学校体育科学论文征集评选活动2项、2021年度探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教育领域新机制试验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项。
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 项目类别 | 课题名称 | 申请人 | 所在学院 |
1 | 青年基金项目 | 自由贸易关键小语种语言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 王琳 | 外语学院 |
2 | 青年基金项目 | 长三角地区小微制造业的空间经济影响与协同发展研究 | 张源 | 国际交流学院 |
七、引进培养结合,抓好队伍建设
1. 制订完成《关于细化2020年本科教学专任教师招聘计划的通知》,明确了高层次人才与关键岗位人员配置计划,各院计划配置目标与招聘人员的专业分类,拟招聘教师岗位85人(含高层次人才52人)。进一步推进本科专业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数量达标建设,上半年引进的本科专业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有31名(其中正高 7人、副高5 人)。拓宽引才渠道,制订个性化引才方案,优化招聘录用,上半年招录61人(含入职15人,已审待签约43人,待审核3人),基本满足学校稳定发展需要。
2. 分层开展教职员工培训培养工作,提升两支队伍教育教学能力。针对“制定并实施三项人才培训计划,完成干部胜任力建模的部分数据采集工作”,“继任者计划”和“新入职青年员工成长导引计划”也已形成了基本框架并在不断完善中。组织实施400余人次的骨干培养及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培训,为教师队伍整体优化提供保障。市级层面启动了2020年强师海外硕博培养(英博1人、美博1人、新硕1人);组织完成24名教师的高青项目申报工作;推荐18名新教师参加强师新教师岗前培训;为51名新教工开设了13堂培训课、5个讲座的入职培训;组织完成11 名新教师的导师结对工作,完成2对师徒的结项考核;启动第三轮46名教师(教师30人,教学管理人员16人)IDD研修班实施计划。
3. 强化评价激励与考核。根据“以绩效数据落实定量任务,以绩效描述落实定性任务”的原则组织制定《KPI 绩效责任书》,修订完善《2020年二级单位与中层领导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加强日常动态考核的要求。为搭建全方位绩效考核体系而创建了《绩差复核实施方案》及《新入职教职工跟踪管理办法》。全面提升考核评价的科学、规范和有效性,由此及时发现绩优与潜力人才,为学校事业发展积聚骨干力量。
在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中,我校教师李佳颖(学前)荣获二等奖,张超(高数)、吴奇(思政)荣获三等奖;孙琦(新闻)荣获优秀奖。
八、实行学生管理改革,引领学生发展
1.全面施行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人教育”的理念,对接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由董事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推动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和支撑保障机制的改革。成立学生管理服务中心,与学生工作部合署办公,把学校的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汇聚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第一线,以学院和社区的协同工作来实现“育才”与“育人”的高度统一与进一步提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疫情期间我校学生志愿者涌现很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贤达学生风采。2019级学生金正悦的“无名男女混合雷锋公益团”被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东方网等多家媒体报导;2019级双胞胎兄弟周钧儒和周鸿韬参与嘉定高速路志愿服务工作的事迹,被团市委“青春上海”发布;2016级学生张诗洁志愿服务的事迹在“上海静安”公众号上发布。我校师生线上录制的《共同的心愿》原创音乐MV已获 224.3 万点赞,该作品曾于2月26日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上线。
3.细致做好线上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辅导员每日24小时在岗在线,密切掌握学生健康、思想动态。通过网络主题班会,传达上级部门和学校有关疫情期间相关工作的要求,解答学生有关开学、毕业及就业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科学防疫。完成132名校优秀毕业生、92名市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受疫情影响的10名困难生,发放临时帮困补助1.9万元。
九、做好招生工作,拓展就业渠道
1.2020年市教委下达我校招生计划2250人,其中:春季270人,三校生80人,秋季1900人;目前,春招报到233人,三校生录取80人。另有专升本计划600人,录取547人。
2.受疫情影响,截至6月22日,全校毕业生就业率52.94%(签约率49.36%),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为进一步推进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让学生了解疫情下的就业形势,得到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明确就业定位和心理预期,增强就业匹配度和竞争力。学校在就业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的同时,创新就业工作方式与方法,通过各类网络沟通平台与渠道、积极开展线上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简化和优化就业手续、启动网络智能化服务与线上云招聘等方式,助力学生就业工作。
3.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掌握学生创业意向,建立创业微信群,邀请专家入群在线对学生进行各种创业问题的答疑解惑,指导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注册成立公司,并配套提供服务。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塑造创业人才。
十、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办学服务保障
1. 学校2019年年度检查首次获评“合格”,标志着我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2. 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上半年完成40余项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学校依法决策、科学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水平,完善了师生权益保障机制,营造了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获评第二批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上海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良好单位。
3.后保处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做好各类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食堂防疫工作,帮助入住公租房、崇明宿舍的教师完成隔离健康观察,严格执行封闭校园管理,确保毕业生返校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4.图书馆加强防疫期间特色应急服务,创新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保障。加大数字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逐步启动纸本资源采集及文献保障工作;创建线上数字阅读新模式;为专业学科评估提供数据;做好毕业生离校保障工作;做好书库管理与纸本资源储藏;全面提升馆员综合服务能力。
十一、做好信息化顶层设计,提升教职工信息素养
1.疫情初期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健康每日一报系统上线使用,全校师生8412人信息收集率超过85%,截止7月2日累计申报量120万人次,为学生回校搬迁、毕业生离校和教师复工提供了数据支撑。
2.OA平台已上线运行50个业务流程,上半年办理2800多件事务,并完成了版本的升级和优化;企业微信累计发起 926 次会议,总时长 27828 分钟;超星平台开设了428门课程;实现企业邮箱、企业微信、离校系统、远程实训、CERNET CARSI等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互通共享,在疫情期间有效地保障了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居家办公的平稳进行,有效检验了这几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3.疫情期间实现对新进教职工的信息素养专题在线培训,同步在超星平台上建设微课视频,并开展了5次信息化相关的培训。疫情期间提供700多次信息化服务。
上半年,学校坚持抗击疫情与教育教学两手抓,在全校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推动下,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个别工作基本没有推进,有些工作进展缓慢。这其中有的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是主观努力不够,对此我们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校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各相关部门做好体温检测
和健康日报工作,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平稳有序。
2.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级党务工作人员队伍,结合“四史”教育,开展党务人员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组织召开教代会,加强民主管理,有效保障教职工权益。
3.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总结上半年线上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和督导反馈意见,提升线上教学的水平,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推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评估要求,做好线上教学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德语等6个专业的达标评估。
4.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继续深化。根据学生管理服务中心改革方案,不断完善社区制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推进。加强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克服疫情影响,确保2020届毕业生顺利就业;加强秋季招生的宣传力度,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5.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以二期工程建设、新文科实训中心项目申报立项为契机,进一步总结“十三五”学校发展经验,摸家底、找差距,准确把握学校的战略发展定位、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学校的发展规模、专业结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主要发展指标和保障措施,规划学校转设、合格评估等重要时间节点。
6.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加强学校品牌建设,规范内部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高水平师资引育步伐,不断夯实基础,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7.国际交流工作攻坚克难。随着国际疫情的发展,加强对海外学生的联系和服务,确保学生学业顺利完成的同时,做好健康防护;优化引进合作项目,加强外教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