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外贤达学院2023年教育教学大会在崇明校区综合楼报告厅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大会;也是全面总结2022年、规划学校未来本科教育发展的大会;更是集思广益、启动学校全面教育教学改革的大会。大会的目的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集中资源,聚焦学生培养成效,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和学生代表共220人出席会议。大会由梁副校长主持。
郑方贤校长作大会主题报告。他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新进展。科学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全方位实施教育教学基础管理,大力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他分析指出,要准确理解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我们的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对我们的要求,及时转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认识加大办学投入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不断增加教育教学经费支出。
郑校长提出,要把所有工作的目标聚焦在学生培养成效上,整合资源,提高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健康的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实现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尚情怀和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围绕未来三年学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报告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分别是:营造协同育人生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提升资源配置水平。
郑校长指出,学校“十四五规划”搭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本次会议为学校新时代教育教学画出了重点、明确了要求和目标。我们必须以义无反顾的决心、行之有效的举措、强而有力的作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把上外贤达学院与国家、与时代、与世界的发展融为一体。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教授为大会作了“从分类评价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的报告,介绍了上海高校开展分类评价工作的情况,还就学校的特色发展提出了建议。会议分享了教务处、教学评估与建设办公室、学生管理服务中心、语言学习中心、艺术与传媒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围绕“基于OBE理念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现状与改进思路”、“聚焦育人使命 赋能学生发展 社区制背景下学校第二课堂探索与实践”、“接轨国际 面向未来 有关落实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的思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等方面所开展工作的交流与思考。参会人员就大会各项报告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英才培养实验计划实施方案(讨论稿)开展了讨论。






李进执行董事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教学中心,是国家需求、举校行为;教育改革,是社会需求,师生同行;教育质量,是生存关键,学校文化。本次教育教学大会是我校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阶段性大会,当前学校成绩可喜、短板堪忧、台阶愈难、任重时紧。本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学习的过程,更是落实的过程,各部门必须领会专家报告、吃透校长报告、思考学校问题,结合实际将校长报告落到实处。他要求学校各部门,一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要抓中心地位统一思想、抓形成合力提升实力、抓基本建设师生满意不放;二是要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抓住学生中心、抓住社会需求、抓住机制创新、抓住数字转型不放;三是要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学校文化,就要抓定位特色、抓队伍落实、抓合格达标不放。李进执行董事长最后提出,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定准目标,从基本数据做起,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供稿|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