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我校创新型国际化特色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国与世界”大讲堂迎来了收官之讲,特邀中国澳大利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陈弘教授讲授“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历史想象迷思”。
陈弘教授开讲
陈弘教授多年来深入研究中澳关系和澳大利亚问题,常年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环球时报》《解放日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视台和电台等中外主流媒体接受采访、发表观点。讲座当天,正值李强总理结束富有成果的访澳行程,显示出经历了多年波折的中澳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重回正确发展轨道。“中国与世界”大讲堂第一时间邀请陈教授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中澳关系,现实意义巨大。
陈教授认为,澳大利亚在联邦成立前后有数量惊人的虚构作品,杜撰亚洲人入侵叙事,炒作“黄祸”神话,为反亚情绪奠定基础,后来更是发展为恐华理论。这种种族主义心态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初多元文化主义被确立为澳大利亚国家政策时才受到一定遏制。然而,这种种族主义情绪一直存在于澳大利亚人们的潜意识中,随时可能被激活而重新出现、抬头,威胁澳大利亚的文化多样性,成为澳大利亚对亚洲关系、对中国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和助燃剂。中国有“听其言观其行”的古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恐华”的民族主义动态和遏华、反华动向,积极加强与澳大利亚官方和民间的沟通和交流,使中澳关系走在有利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双赢、多赢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上。
此次讲座内容是陈教授多年积累和研究的成果,有深度又不乏趣味性,陈教授的授课风格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和探讨热情。
积极互动的学生
我校创新型国际化特色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国与世界”大讲堂本学期正式开课,16次讲座颇得好评,广受欢迎。根据学校创新型国际化特色课程建设规划,将于下学期继续开设“中国与世界”大讲堂,同时增开第二门创新型国际化特色通识大讲堂“对外传播与融入世界”,满足广大学生的国际化知识学习需求和选课要求,实现国际化特色通选课程使学生“懂得中国与世界及世界各国的客观定位和辩证关系,开阔眼界,提高站位,主动思考国际问题,培养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养成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建立报效祖国的理想和信念”的宗旨。敬请期待!
供稿 | 教务处、外语学院、学生服务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