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开信息

通识大讲堂“人文经典”举办“我辈岂是蓬蒿人 ——歌剧《诗人李白》的创作”讲座

发布时间:2025-03-21来源: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3月18日,我校“人文经典”通识大讲堂,有幸邀请到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徐瑛教授,带来了“我辈岂是蓬蒿人——歌剧《诗人李白》的创作”的专题讲座,众多对歌剧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专家的精彩分享。

在讲座中,徐瑛教授深入介绍了歌剧《诗人李白》的创作背景、过程及意义。他指出,当今全球化时代,以歌剧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诗人李白的生平与作品,是一次创新尝试,旨在搭建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徐教授首先介绍了歌剧的剧本创作过程:创作团队在大量研究李白资料后,选取其人生关键节点,如求仕之路、宫廷经历和流放途中等,编织成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剧中以月、酒、诗为象征,台词中巧妙融入李白诗句,使观众既能感受歌剧韵律之美,又能领略诗歌魅力。徐教授接着讲解歌剧的音乐创作:为契合李白的浪漫风格和人生起伏,音乐融合了西方交响乐编制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民族乐器和中国韵味旋律,打造出既有国际范又具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剧中角色的咏叹调、宣叙调等经过细致打磨,展现了李白的洒脱不羁和诗歌的浪漫瑰丽。

徐教授结合歌剧《诗人李白》的创作,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定位和集体人格的艺术表达,他认为李白的人格追求对后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探寻该剧创作之路是一场艺术与文化的深度之旅。

在互动环节,徐教授耐心解答同学们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大家不仅对歌剧《诗人李白》的创作有了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还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文化创新融合的魅力。本次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歌剧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也让他们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与创作中,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勇于尝试创新,以更多元的形式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供稿 | 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