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我校通识大讲堂“对外传播与融入世界”举办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交往的历史与现实”的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国别与区域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晨教授主讲,深入剖析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的内涵与前景。
陈教授指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西方殖民者抵达南太之前就已存在密切联系。近代以来,华人移民大规模进入南太地区,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对南太岛屿的去殖民化进程产生了间接影响,中国逐步成为该地区事务的积极参与者。
陈晓晨教授还介绍了太平洋岛国“陆地小海洋大”“陆地资源少海底宝藏多”“在地缘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等地理、地缘情况,并基于自身研究成果,从中太合作的背景、机遇、挑战、路径、前景五个维度阐述了在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背景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努力和成果,展示了中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的诚意与决心。
接下来,陈教授进一步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的重要意义。然而,合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美国将太平洋岛国纳入其“印太战略”,试图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澳大利亚也推行“太平洋升级”战略,破坏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项目。新冠疫情的爆发也给中太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陈教授认为中太合作的机遇依然巨大。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大调整时期,太平洋岛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岛国自主性增强,地区主义机制发展壮大。同时,太平洋岛国积极寻求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加强合作,前期中太合作已结出累累硕果,这些都为中太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机。
陈晓晨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课件充实,文图并茂,叙述精彩,声情并茂,互动热烈,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课后仍有同学继续与陈教授围绕感兴趣的问题互动讨论。
供稿 | 教务处、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