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我校通识大讲堂“新时代中国产业创新”邀请到上海新时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菁作“从宏观趋势到行业选择——谈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吸引了全校众多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刘总提出认知世界的五大核心逻辑:其一,将职业发展类比计算机系统,强调身体素质和客观认知能力犹如硬件基础,认知越接近客观事实越能支撑多样化发展;其二,目标清晰,应明确目标后需保持高强度时间投入;其三,应顺势而为,把握中美关系演变中的产业机遇,关注半导体、AI大模型及高端制造领域发展;其四,突破世俗眼光的优劣判断框架进行选择,通过“大公司小部门”积累体系化、规范化经验,实现认知输出;其五,持续积累专业知识与跨界认知,构建多维竞争力。
随后,在行业分析层面,刘菁副总裁基于自身在金融业从业的丰富管理经验,分享了“宏观-产业-企业”三级分析法。她强调,决定行业的发展关键因素是产业链和价值链,决定公司成长的关键因素则是行业前景、竞争对手、治理结构及上下游企业。刘总认为,做好行业研判,需要综合政策导向、产业链、价值分布、企业治理结构等多元要素,着重关注供给需求动态平衡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而在自我认知层面,刘总建议先通过认识世界确定发展方向,再聚焦优势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特别指出求职者须在特定领域形成可验证的突出优势。
最后,刘总现场展示了职业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数据,揭示了技能精通所需时间阈值、职业成长曲线的内在关联。整场讲座融合实业管理与金融投资双重视角,为学子们提供了认知提升与职业规划的方法论体系。
在互动答疑环节中,刘总围绕职业赛道抉择、国际局势等贤达学子关切领域展开深度解析,座席中不时迸发会意掌声与热烈讨论。讲座结束后,多名学子表示,这场贯通认知底层逻辑与实践方法论的思想盛宴,为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决策框架,后续将结合个人实际需求,针对性地运用讲座揭示的选择算法与优势聚焦策略解决职业发展问题。
讲座前,校党委副书记郑虹携商学院院长王晓光教授、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陈伟、教务处副处长黄晓全、教务处副处长叶纪林共同会见刘总,双方就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及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等关键议题举行座谈,深入探讨新时代校企资源对接与战略合作新模式。
上海新时达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立,作为上市公司,旗下拥有六家专精特新子公司,基于企业领先的算法与软件技术,其电梯控制器位列全球第二,机器人位列国产第四全球第十。刘菁女士现任上海新时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过往职业生涯中,经历八年实业经验,历任研发、销售及管理岗位;七年金融行业经验,任券商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荣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三年高管经验,负责投融资、资本运作、战略等多维事务。同时,刘总兼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东南大学校外导师及多家智库顾问。
供稿 | 教务处、商学院